前言
山灵继UA1、UA1PRO、UA2、UA5之后,又在不久前推出一款定位中端的小尾巴UA3,目前售价不到600元。耳放其实是耳机功率放大器的简称,连接于耳机与音源之间,可以推动中高端的高阻抗耳机,作用不是“提高音质”,而是让耳机在充分的驱动下表现其真正的音色。
对于低端耳机,一般不需要使用耳放,需要耳放的耳机大多是高阻抗的中高品质耳机。想要彻底发挥出耳机的本色,还是得靠耳放。
在绝大多数手机取消3.5mm口的更主流趋势下,多了一个“小尾巴”配搭手机实现随身发烧的选择显然也未尝不可,既可以代替手机转接头,又可以让耳机发挥本色。因此“小尾巴”无论对于烧友或者一般的大众用户而言都成为了追求音质和便利度的综合性选择。
但既然兼顾音质的话,“小尾巴”在如今市面上可谓是有众多玩法了,既有指标超强的产品,也有山灵自家UA5这样本身内置锂电池供电的旗舰产品,但是从性价比角度而言,UA3这款近段时间推出的产品反倒最值得关注。除了“便宜”外,UA3的参数和配置属于次旗舰,算是青春版的UA5。
这里笔者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款山灵UA3小尾巴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以下简称UA3。
初体验
UA3全家福除了UA3本体和一个转换器外,还有一条双头Type-C连接线,简单好用。如果你是苹果手机,可以另购苹果转接线。
UA3的体积比UA1、UA1PRO、UA2都要大,比UA5显然要小一圈,配色方面目前仅有黑色。材质质感和UA基本上一样,表面是细腻的磨砂工艺,整体圆润。和UA5相比,UA3少了“旋钮”和屏幕,改为3个实体按键。支持自定义控制以及数字音量调节。
支持基于 Android 平台 APP 的自定义设置,可自定义数字音量、滤波器、增益、低功耗进入时间、按键功能与方向切换、声道平衡等选项。还有变频省电技术,低功耗节省手机耗电量。
UA3 解码芯片为 AK4493SEQ,独立耳放芯片为双 RT6863,仍搭载有低噪声大电流 LDO 电源芯片,和低抖动高精度时钟。再加上小金标认证,性能很有保证。
支持 4.4mm 平衡和 3.5mm 单端输出,填补了六百元价位没有4.4mm平衡输出的空白。
官方PU皮套质感很好,可以舒适地保护好UA3小尾巴。
音质体验
先说一个操作技巧,长按中间键约2秒,上下两按键会由默认的手机音量调整变更为USB耳放本身音量变化,这样的话,可更精确地调整到你喜欢的那个音量值。 (UA3自身有高达100格的音量)
UA3顶部有很小的圆形指示灯,亮度控制不错,不刺眼,且它会根据你所听音乐采样率的不同而变化,如下:
下载安装山灵官方开发的“Eddict Player”APP,实现6种数字滤波器模式的切换,体验不一样的声音细节表现。APP中还有调节增益、待机等参数可以自定义,总体来说是比较好用的。
熟悉山灵的烧友都知道,山灵的UA系列就是针对一些并不太过追求极致,同时也有音质和便利度需求的烧友推出的产品,性价比很高。除了日常开车或者运动等极致便捷情况下我会使用无线耳机,其他的安静的环境下,我还是会选择有线耳机配合小尾巴听音乐。
UA3对音质方面的综合素质均衡,继承了山灵的优良传统,兼顾了音质和驱动能力,尤其是DSD512和768kHz级别的硬解性能,在现今高码率流媒体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也毫无压力。
UA3很好的继承了山灵UA5的传统,声音风格饱满舒展,味道上更张扬明亮,拉大的声场表现给我圆润流畅的听音感受。整体细腻度和中频厚度都是不错的,尤其是对于使用动铁耳机听一些流行歌曲而言,UA3这样的有一定厚度十分适合,不仅抓耳,而且有一定通透度。(笔者使用的是某品牌1圈2动铁耳机)
适用于主听流行人声,听音乐类别较为宽泛的烧友。
搭配建议:由于UA3主打性价比,价格并不算太贵,个人认为驱动3千元之内的随身耳机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了,也是非常轻松的了。
场景体验
1。听音乐
UA3的日常操作主要依靠三个物理按键能实现播放暂停、音量加减等简单功能,方便了交互。Eddict Player中自定义上、下物理按键为切换上下曲。
需要注意的是,Eddict Player这款APP只能在安卓系统下使用,所以,UA3还是更适合安卓用户选择。
手机端下载该APP后,以后只要你插上“小尾巴”,就会立即弹窗,选择“确定”即可切换到这APP上。
最令我惊讶的是,UA3的耗电量和发热量比同价位的耳放要低的多,这足见山灵的诚意。
2。玩游戏
除了连接手机打游戏以外,UA3还可以 和switch连接,游戏体验更佳。游戏过程中,几乎感觉不到延迟,也可以帮助我们听到游戏中更多细节声音,尤其是在打斗游戏中占据主动权。
3。刷剧
UA3除接驳手机使用外,也可通过转换器连接电脑刷自己喜欢的电影或电视剧,戴上耳机,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棒!
总结
山灵算是AKM芯片的老玩家,这次UA3作为山灵传统高性价比的回归产品首发AK4493SEQ这款高性能芯片,使得山灵在调音上如虎添翼, 非常的“润Fi”,直接将旗舰级产品UA5同款放大芯片进行下放,仅少了UA5的功能和操作体验以及少了电池供电的极致玩法,妥妥的次旗舰级听感产品。山灵合理运用供应链和现有技术将UA3打造成一款高性价比产品了,必定深受广大烧友青睐。UA3这款发烧“小尾巴”,缺点少,推力强,饱满舒展,搭配中高端耳机(尤其是动铁耳机)均表现不俗,算是山灵在该价位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一款便携耳放产品。如果追求高性价比便携耳放,UA3你值得拥有。希望山灵开发iOS版官方软件让果粉也能体验到更好的声音细节表现。如果有更多配色会给消费者更多的个性选择。
巡防志愿者,多数是村中妇女,两两组队,每天一巡逻,下午去领上一张塑封好的二维码,挨家挨户,请各人扫一扫。猪八戒体育游戏HTC手机,元宇宙的“嫁衣”******HTC的元宇宙大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锌产业(ID:xinchanye2021),作者:金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1年10月14日,HTC发布了一款轻量级VR眼镜——VIVE Flow。
相较于当时动辄几百克的VR眼镜(VR一体机),这款产品仅有189克,因此也成了当时追求轻量化的VR眼镜的一个新高度。
除了轻量化,相较于此前HTC发布的其他VR眼镜,VIVE Flow还有另一个独特之处——支持手机操控和手机投屏。
也正是基于这一预设功能,一年后,HTC发布了一款「元宇宙手机」。
说起来,HTC也曾是那个智能手机群雄逐鹿年代的一名悍将。
HTC,早年间曾作为戴尔、惠普等PC顶流代工厂默默耕耘十余载,在安卓生态崛起时,把握住了时机,成为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安卓生态的厂商。
第一款安卓系统手机HTC G1在2008年一经发布,仅在预售阶段就卖出了150万部,成为当时谷歌与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第一次交锋的冷兵器。
此后,HTC更是在手机行业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的窗口期一骑绝尘,在2011年最辉煌的时候一度与苹果并驾齐驱,甚至在2011年Q3,在当时还是智能手机最大市场的美国单季度就卖出了570万台,超过了苹果的460万部。
但随后与苹果、三星的专利大战让HTC忙得焦头烂额,最终在2017年将部分手机团队打包卖给了谷歌,从此淡出智能手机市场,转而押注VR。
或许是有了在智能手机领域摸爬滚打那几年的前车之鉴,转向VR后,HTC既做硬件、也做软件,很早就搭建起了一整套VR生态,也是这样的VR生态让HTC和它的掌门人王雪红在第一波VR热潮中再度走上了人生颠覆。
不过,当时盯着这一市场的不只有HTC,索尼、谷歌在早年间就已布局,Facebook更是花巨资买来了当时业内颇负盛名的VR团队Oculus。
因此,HTC在VR领域的优势没能持续多久,尤其在Oculus被收购后,HTC的市场份额开始一再遭受挤压。
据Steam平台在2021年12月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使用Oculus Quest 2的用户占达到比近40%,而使用HTC Vive的用户占比仅剩8.26%。
要知道,在2016年的那波VR热潮中,HTC也曾独占过3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今已是辉煌不再。
2021年10月29日,Facebook更名Meta,彼时,这一操作被不少业内人士解读为Facebook抢占元宇宙认知入口的一个疯狂举动。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为整个VR行业带来了第二春,却也让Facebook再次成为HTC在元宇宙这条路上一个绕不开的劲敌。
Facebook和HTC较劲由来已久,就在四年前,2017年8月的某天,Facebook旗下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在推特上还曾发布过一条“我应该买下HTC Vive吗?”的意见征集,公开戏谑HTC。
彼时,已经连续亏损九个季度的HTC市值一路下跌后,仅剩19亿美元,这也使得HTC不得不断臂求生。
尽管HTC没能在元宇宙这一风口来临时第一时间抢占用户心智,但还是在今年2月发布了自己的元宇宙品牌VIVERSE。
作为HTC发布的一个元宇宙空间,VIVERSE是一个类似Horizon的综合社交类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看演唱会、艺术展,也可以进行线上会议、开party;
作为一个元宇宙生态,VIVERSE目前涵盖了用于创建虚拟形象的Vive Avatar、XR浏览器Vive Browser、虚拟数字钱包Vive Wallet等诸多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据HTC官方表示,VIVERSE将采用开放式架构,而且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访问。
HTC亚太区总经理黄昭颖也表示,HTC将在今年4月推出一款支持元宇宙应用的手机,该手机将与VIVERSE紧密结合。
后者所指,正是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元宇宙手机」。
6月28日,本周二,HTC召开发布会,正式推出首款元宇宙手机HTC Desire 22 Pro。
说是元宇宙手机,其实与普通智能手机相差无几,甚至在配置上还略有不如。
这款手机具体硬件参数如下:
搭载高通骁龙695 5G处理器,采用6.6英寸全面屏,分辨率为2412×1080,刷新率为120Hz,配备8GB RAM+128GB ROM,4520mAh电池,前置摄像头3200万,后置三摄主摄为6400万,支持15W快充和反向充电。
显然,这样一款手机被称为中端机都略显牵强,就更不用提和旗舰机型相比了。
不过这款手机的卖点也不在性能上,而是在被多次提及的“元宇宙”。
HTC官方之所以敢称之为元宇宙手机,是因为这款手机能够“一键登录元宇宙”。
黄昭颖在发布会上表示,HTC整合了VIVE平台的服务,已经在手机里预装了几个最常用的App,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到元宇宙世界里。
不过,这款元宇宙手机的实际使用体验并没有官方说得这么性感。
就发布会现场实际展示效果来看,目前HTC Desire 22 Pro预装了VIVERSE生态应用包括虚拟数字钱包Vive Wallet、虚拟形象创建工具Vive Avatar,以及HTC VIVE眼镜控制App。
HTC官方的元宇宙商城还未正式上线,而所谓的“一键登录元宇宙”实际上仍需要借助浏览器登录Vive Connect官网来进入。
对此,HTC官方表示,未来会将VIVERSE及更多应用做成手机App,从而在移动设备上真正实现“一键登录元宇宙”。
实际上,由于VIVERSE是一个开放生态,即使不通过这款元宇宙手机,仅仅是通过普通智能手机同样可以通过网页版进入到VIVERSE里。
因此,就目前来看,这款元宇宙手机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概念要远大于实用价值,甚至有媒体评论称,这款元宇宙手机更像是HTC为此前推出的VIVE Flow配的一个官方遥控手柄。
IDC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亿部,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2亿部,仅小米一家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就超过了6000万部。
这样的市场体量意味着,包括芯片、屏幕、摄像头、电池在内的整个电子产业链都要向手机行业倾斜,仅仅是在A股,就有103家苹果概念股。
对比来看,早年间的家电行业、VR行业、机器人行业中不少芯片都是直接由手机芯片降级、裁剪、改造而来。
得益于产业链优势,在集中整个产业链优势资源发展了十年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下为数不多能称得上是中心化的设备,围绕这一设备也已经形成了一个“顶级生态”,这个生态强大到延伸出了诸多新业态。
现在与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移动支付、移动出行、网络直播,乃至短视频、共享经济、可穿戴设备均根植于智能手机。
要知道,现在的手机系统流畅度已经支撑得起90Hz,甚至120Hz的刷新率了,手机APP也已经超过300万个。
正因如此,做手机的雷军才敢下场造汽车,造车的李书福也愿意接盘魅族。
李书福在谈及为什么要做智能手机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实际上,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XR行业。
2021年10月14日,HTC发布了一款轻量级VR眼镜——VIVE Flow。相较于当时动辄几百克的VR眼镜(VR一体机),这款产品仅有189克。
也正是为了尽可能做到轻量化,HTC当时在这款上也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例如,机身电池容量仅为700mAh,单独供电仅能支持5分钟设备正常使用,实际使用时也只是能保证在更换外接电源时不断电。
因此,本质上HTC在设计这款眼镜时选用了分体式设计。
分体式设计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借力手机生态,而VIVE Flow确实可以支持手机投屏,将手机应用生态投屏到VR眼镜中,这也是当下多数XR厂商都会去尝试的一条路。
实际上,尽管元宇宙热潮如火如荼,但尤其要在消费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云计算成本要继续下降、光学方案要再有阶跃、设备轻量化要不断提升、内容生态也需要有量级增长……
如果元宇宙这条路正确的话,也要再走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初具规模。
在此之前,借力手机生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锌产业了解,现在诸如数字人、虚拟主播、虚拟展会已经在联动移动端生态,虽然将3D内容呈现在2D屏幕上的呈现效果不太元宇宙,但作为元宇宙过渡时期的产物,这样的模式在营销推广、商业价值上已经初见成效。
只不过,这时在智能手机上早已失去核心竞争力的HTC,仅凭己身,又能从移动生态借来多少东风?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